为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意外的能力,增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意识,9月9日,校医院急救联盟组织开展了一场以“筑牢生命防线,英雄‘救’在身边”为主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。本次培训面向全体大一新生,覆盖约4800余人,成为他们踏入大学校园后的“健康第一课”。
一、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,突出实操强化记忆
与以往“纸上谈兵”的理论宣讲不同,本次培训更加注重实战演练。在现场,校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分组带领学生,借助CPR模型人和AED训练机,逐一讲解并演示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、深度与频率,AED电极片粘贴方法及除颤仪使用流程。同学们踊跃参与、轮番上阵,在“手把手”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动作、巩固技能。
“注意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-120次”“手臂要伸直,用上身力量向下压”“贴电极片前要确认皮肤干燥”……医护人员不断重复关键要点,及时纠正偏差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科学、规范的操作要领。
二、 从“不敢救”到“敢于救”,学生反响热烈
“以前在路上遇到有人晕倒,心里干着急却不敢上前,总怕操作不当反而添乱。通过这次培训,我才知道原来只要步骤对、手法准,我们真的可以救人。”一位参加培训的同学在课后兴奋地分享道。
许多学生表示,急救技能不仅是一门知识,更是一份责任。掌握它们,既能保护自己,也能帮助他人,在校园乃至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大家希望此类培训能够持续开展,让更多同学受益。
三、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,持续开展生命教育
此次急救培训是校医院推进“平安校园”建设、深化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。未来,医院将继续拓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与频次,逐步构建覆盖全校的应急救护保障网络,推动急救技能成为师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。
我们也呼吁每一位同学:不仅要做知识的接收者,更要做传播者。希望你我能成为急救知识的“火种”,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用学会的技能守护生命,让“英雄”并不遥远,就在我们身边。
每个人都该懂的急救常识:
1.胸外按压深度:5-6厘米(配图)
2.按压频率:100-120次/分钟(配图)
3.AED 使用关键:听语音提示,确保无人接触患者(配图)
4.紧急呼叫120时须说明:地点、事件、人数、患者状态及已实施的急救措施(配图)
让我们携手,为平安校园、为社会安全,多一份准备,也多一份力量。